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洞山渡水图

来源:今日消防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12 12: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很不幸,名画家石洋死了。 那是一个傍晚,石洋正在界山写生。苍山古松,清泉碧水,石洋全神贯注,游客们川流不息。突然传来的“救命”声,把石洋像弹簧一样拉了过去。望见挣扎

很不幸,名画家石洋死了。

那是一个傍晚,石洋正在界山写生。苍山古松,清泉碧水,石洋全神贯注,游客们川流不息。突然传来的“救命”声,把石洋像弹簧一样拉了过去。望见挣扎的落水者,拨开慌乱的人群,石洋“扑通”跳入水中。

消防救援队打捞起石洋,落水者与救人者被送医急救,一死一活,一命换一命。

石洋八十岁的老父亲,颤颤巍巍,踉踉跄跄,被搀扶着,趴在棺材上,悲泣不停。白发人送黑发人,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。

突然,门外传来大哭声,进来两个人,伏地连哭带拜。年轻的个子不高、三十上下的胖子。等他们泪干声住,慢慢站起后,有人递过椅子。年轻的抽抽搭搭一会,拿出纸巾,想抹眼泪,但又停了手。他说:“大家好,石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,我叫西蒙,是法国留学生,出事时,我到界山旅游。没听导游劝阻,擅自下水游泳。”他又指着旁边的年老者说:“这位是我父亲,专程从巴黎赶来,拜祭恩人。”人们看着老西蒙,他向石洋遗体三鞠躬。然后说:“我和石先生是老朋友了,竟然是这样再相见。”石老爷子和众人平静地看着他。

老西蒙不慌不忙从背包中抽出一张照片,举起环绕一圈:“这是我和石先生的合影,我是巴黎西蒙书画馆馆长格朗克·西蒙。石先生三年前去参观,在一张叫《洞山渡水图》的画前一站就是一天。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,并报告给了我,后来,经过深入接触,我们竟然成了很好的朋友。”有人递过来一杯茶。老西蒙呷了一口,继续说:“在巴黎我的私人书画馆,我给石先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参观条件,甚至晚上,我亲自陪着石先生临摹马远先生的名画。多年之后,石先生竟然救了我的儿子,而且是用他宝贵的生命换来的。”

晚上,西蒙父子恳请为石洋守灵,石老爷子把老西蒙拉到卧室,人老身子骨禁不住夜风。老西蒙想看看石洋的画室,石老爷子陪着爬到二楼。一股丹青墨香扑面而来,宽敞的画室井井有条,中间长条画桌上笔墨纸砚次第排开,一张未完成的画作映入眼帘,山是一抹,水是一缕,人是半身。老西蒙轻轻“啊”了一声,自言自语:“这是《洞山渡水图》。”画板一侧堆着一摞画稿,老西蒙挪过去翻看,拿画的手颤抖着,一张张翻开轻放。一张张精美的《洞山渡水图》临摹作品,透着千年的细腻、灵动、足迹。老西蒙大声说:“奇迹啊。按我评估,这些作品水平已超过马远先生的真迹。”石老爷子说:“我了解石洋的心愿。《洞山渡水图》虽在异国他乡,回归祖国已经不大可能,但是,后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,用笔把画魂“画”回来。这是儿子经常说的一件事,他是一位有雄心的画家。”

老西蒙停住手,注视着画作,陷入沉思。他沿着墙边摆放的画册、典籍,不时仰头,凝视悬挂的山水作品。当来到画案另一侧时,瞬间钉在那一动不动。那是一摞书稿,看到的第一张书稿,正是洞山良价的千古佳偈《过水颂》:

切忌从他觅,迢迢与我疏。

我今独自往,处处得逢渠。

渠今正是我,我今不是渠。

应须恁么会,方得契如如。

石老爷子拿起一张,一字一句朗诵起来,苍老雄浑的声音,似乎是一种开悟,穿透夜色,回归千年。

出殡这天,长长的车队,来到石洋的老家祖坟。这里地处古洼大地,平缓宽阔,河渠纵横,蒹葭苍苍。

石老爷子命人把石洋的画稿、书稿付之一炬,说这是儿子的作品让他带走。西蒙父子、县乡领导赶紧劝阻,希望石老爷子节哀,石洋的作品很有价值,要留给后人,这才是不负石洋的心血。

石老爷子想了好一会,才含泪同意。老西蒙拿出一幅画向众人展示,说,这是我收藏的《洞山渡水图》真迹,为感谢石先生的救命之恩,我愿意把此画归还中国,让他永远和石洋先生的精神在一起。西蒙父子向着石洋的坟墓三鞠躬,头颅几乎贴到泥土。

很不幸,名画家石洋死了。那是一个傍晚,石洋正在界山写生。苍山古松,清泉碧水,石洋全神贯注,游客们川流不息。突然传来的“救命”声,把石洋像弹簧一样拉了过去。望见挣扎的落水者,拨开慌乱的人群,石洋“扑通”跳入水中。消防救援队打捞起石洋,落水者与救人者被送医急救,一死一活,一命换一命。石洋八十岁的老父亲,颤颤巍巍,踉踉跄跄,被搀扶着,趴在棺材上,悲泣不停。白发人送黑发人,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。突然,门外传来大哭声,进来两个人,伏地连哭带拜。年轻的个子不高、三十上下的胖子。等他们泪干声住,慢慢站起后,有人递过椅子。年轻的抽抽搭搭一会,拿出纸巾,想抹眼泪,但又停了手。他说:“大家好,石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,我叫西蒙,是法国留学生,出事时,我到界山旅游。没听导游劝阻,擅自下水游泳。”他又指着旁边的年老者说:“这位是我父亲,专程从巴黎赶来,拜祭恩人。”人们看着老西蒙,他向石洋遗体三鞠躬。然后说:“我和石先生是老朋友了,竟然是这样再相见。”石老爷子和众人平静地看着他。老西蒙不慌不忙从背包中抽出一张照片,举起环绕一圈:“这是我和石先生的合影,我是巴黎西蒙书画馆馆长格朗克·西蒙。石先生三年前去参观,在一张叫《洞山渡水图》的画前一站就是一天。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,并报告给了我,后来,经过深入接触,我们竟然成了很好的朋友。”有人递过来一杯茶。老西蒙呷了一口,继续说:“在巴黎我的私人书画馆,我给石先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参观条件,甚至晚上,我亲自陪着石先生临摹马远先生的名画。多年之后,石先生竟然救了我的儿子,而且是用他宝贵的生命换来的。”晚上,西蒙父子恳请为石洋守灵,石老爷子把老西蒙拉到卧室,人老身子骨禁不住夜风。老西蒙想看看石洋的画室,石老爷子陪着爬到二楼。一股丹青墨香扑面而来,宽敞的画室井井有条,中间长条画桌上笔墨纸砚次第排开,一张未完成的画作映入眼帘,山是一抹,水是一缕,人是半身。老西蒙轻轻“啊”了一声,自言自语:“这是《洞山渡水图》。”画板一侧堆着一摞画稿,老西蒙挪过去翻看,拿画的手颤抖着,一张张翻开轻放。一张张精美的《洞山渡水图》临摹作品,透着千年的细腻、灵动、足迹。老西蒙大声说:“奇迹啊。按我评估,这些作品水平已超过马远先生的真迹。”石老爷子说:“我了解石洋的心愿。《洞山渡水图》虽在异国他乡,回归祖国已经不大可能,但是,后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,用笔把画魂“画”回来。这是儿子经常说的一件事,他是一位有雄心的画家。”老西蒙停住手,注视着画作,陷入沉思。他沿着墙边摆放的画册、典籍,不时仰头,凝视悬挂的山水作品。当来到画案另一侧时,瞬间钉在那一动不动。那是一摞书稿,看到的第一张书稿,正是洞山良价的千古佳偈《过水颂》:切忌从他觅,迢迢与我疏。我今独自往,处处得逢渠。渠今正是我,我今不是渠。应须恁么会,方得契如如。石老爷子拿起一张,一字一句朗诵起来,苍老雄浑的声音,似乎是一种开悟,穿透夜色,回归千年。出殡这天,长长的车队,来到石洋的老家祖坟。这里地处古洼大地,平缓宽阔,河渠纵横,蒹葭苍苍。石老爷子命人把石洋的画稿、书稿付之一炬,说这是儿子的作品让他带走。西蒙父子、县乡领导赶紧劝阻,希望石老爷子节哀,石洋的作品很有价值,要留给后人,这才是不负石洋的心血。石老爷子想了好一会,才含泪同意。老西蒙拿出一幅画向众人展示,说,这是我收藏的《洞山渡水图》真迹,为感谢石先生的救命之恩,我愿意把此画归还中国,让他永远和石洋先生的精神在一起。西蒙父子向着石洋的坟墓三鞠躬,头颅几乎贴到泥土。

文章来源:《今日消防》 网址: http://www.jrxf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2/823.html



上一篇:有一种青春叫消防
下一篇:你脱下军装我依然是军嫂

今日消防投稿 | 今日消防编辑部| 今日消防版面费 | 今日消防论文发表 | 今日消防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今日消防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